万州铝合金门窗加工店地址

文章目录:

1、万水千山百舸竞 舟行四海天地阔——万州以大交通带动大物流促进大发展2、重庆能源集团:转型发展跑出“加速度”3、新重庆 跑起来|万州:以“绿”生“金”闯新路

万水千山百舸竞 舟行四海天地阔——万州以大交通带动大物流促进大发展

新田港

万州综合保税区

铁水联运,万州港一片繁忙

5月的万州港,繁忙依旧。数台龙门吊连轴装卸,车辆来回穿梭,来自四面八方的集装箱在这里中转,或运往沿海,或发往成都、陕西等地。

长江货轮、进港车辆的汽笛,不时交织回响。

万水千山百舸竞,舟行四海天地阔。

从织密水陆铁空交通网络到“铁江联运一单制”试点,从铁公水多式联运到陆海新通道万州班列开通,从建成成都、达州、榆林“无水港”到“一区两口岸”加快建设……万州积极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充分发挥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建设大交通,带动大物流,促进大发展,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精彩答卷。

贯通水陆空 建设大交通

打造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

打开万州交通路网分布图,你会看到这样一幕:一条条铁路交叉纵横串联,一条条高速公路成射线型排列……

千古百业兴,交通要先行。

万州处于全国版图几何“中心点”,是西入巴蜀、东出荆楚的必经之地,历为渝东、川东、鄂西、黔北、陕南、湘西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流通”,一直是万州的强项和优势。

让优势更优,把长板加长。万州积极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扩机场、建高铁、强公路、畅水运,贯通水陆空,发展大交通。

风帆起,阔步行。

看水路,航运再现历史优势——

形成南岸以新田港为主、北岸以三峡综合物流枢纽为主的不同功能的南北双枢纽。鞍子坝客运作业区、红溪沟和桐子园货运作业区、神华神东港电码头、江南集装箱作业区相继建成投产,新田港一期工程5个泊位全部建成投用,全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33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70万标箱。

看公路,1小时通勤接壤区县——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1.05公里,建成与接壤区县的万梁、万开、万云、万忠(南)、万利5条高速公路,实现与周边接壤区县1小时通勤,“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80公里城市外环中的最后23公里正加速推进。

看航空,旅客吞吐量连破百万——

万州机场开通运行国内国际航线30余条,旅客吞吐量达115万人次,是重庆“一大四小”民用机场中首个跻身全国“百万级”机场的支线机场。机场改扩建项目飞行区建设完工,T2航站楼加快建设。

看铁路,全面步入高铁时代——

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57公里,渝万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万州不通高铁的历史;在建铁路里程33.7公里,郑万高铁万州段全线贯通开始铺轨作业,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项目、渝万高铁和成达万高铁相继开工。

一座面向世界、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城市正迎面而来——

1小时到重庆、宜昌,2小时到成都、西安、襄阳,3小时到郑州,5小时到北京、上海都将在这里成为现实。

打通大通道 带动大物流

万州开通国际贸易新通道

万利高速马鞍石互通

构建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物流体系

去年12月22日,万州江南沱口港。16个集装箱经过12天的水上“旅行”,顺利抵岸。

这是国内首次“铁江联运一单制”试点。货物在万州只需一张联运单证,即可换乘火车运至成都。既节省换单时间,又节约物流成本。

把时间拉回到2019年6月26日,陆海新通道万州班列顺利首发。这意味着渝东北片区和达州、恩施等地的产品可通过万州运至贵州、广西、海南和东南亚市场。

以大交通铸就大通道,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万州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网络,加快铁路运能提升、优化水运系统、提速多式联运,构建起以西南片区为主、辐射全国的物流体系。

沿江通道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开展水铁联运,形成沟通重庆主城、三峡库区及武汉、上海等整个沿江城镇带,承担沿江大宗物资和旅客运输、周边陆路物资转运等的江海联运通道。

渝万通道凭借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和渝万高铁开展公铁、铁水联运,连接主城、开州、云阳,成为主城和渝东北地区旅客运输、物资运输等最重要的区域物流通道。

蓉万通道凭借“达万班列”“蓉万班列”实现与达州、成都铁水联运,形成上海港—万州港—成都地区的铁水联运通道,是川内大宗物资进出海最经济的运输线。

西万通道凭借“西万班列”,打通万州与西北地区铁水、公水联运通道,陕西煤炭等大宗物资在这里通江达海。

万宜通道依托万宜高速,连通利川、恩施、云阳、奉节、宜昌等,鄂西地区大运量、多批次客货经这里转运重庆和上海。

长风浩荡一路歌,四海通达万里情。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见证着发展:渝万城际平均20分钟发送一趟次,年运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保税物流中心(A型)、保税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等稳定运行。万州机场旅客出入境超5万人次。

一条条攀升的曲线印证着实绩:货运总量由2017年的7302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9946万吨,占重庆比重由6.3%上升到8.2%,水路和铁路运输占全市比重由19.2%上升到20.6%。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如今的万州,人悦其行,物畅其流。

推动大开放 促进大发展

筑牢产业升级经济提升的发展支撑

今年“五一”,万州北站一天运送旅客7.2万余人次,刷新单日客流量纪录;万州机场起降航班264架次,旅客吞吐量2.8万余人次,航线、客流创历史新高;全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8.53%;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4.7%……

万州人气旺、商气旺、消费旺,创下的多个“新高”,都得益于万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和物流体系建设。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以大物流推动大开放,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万州的吸引力更强——

万博特铝新材料、德康生态养殖、友豪万商城、渝万传媒、中通快递产业园、全域医疗等一批工业、农业、商贸、文创、大健康重点项目相继落户。

万州的经济发展更快——

“六型”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持续延伸、供应链持续完善、价值链不断提升、生态链不断拓展。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区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万州的“朋友圈”更大——

对口支援省市累计援建项目417个,实施水利部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91个,获批实施三峡后续项目240个。与白俄罗斯科佩尔区正式缔结国际友城关系,与柬埔寨暹粒市签署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物流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兴。

放眼万州,一张张规划图正变成“实景图”——

从公路到铁路,从港口到机场,水陆空铁同频共振,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呼之欲出。

从城市到乡村,从水上到陆地,产业发展百花齐放,高质量发展之路快马扬鞭蹄疾步稳。

投身“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万州插上现代物流业的翅膀,风帆正举,奋楫前行。

万州机场航线四通八达

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新闻现场>>>

1 临港经济蓬勃发展

远远地,施工机械的作业声随风传来,气势宏大的万州新田港映入眼帘。

5月23日,记者走进新田港,但见宽阔的江面上,碧波缓流,船来船往;绵延的港区内,体形庞大的门座式起重机耸立岸边,撼人心魄。

码头旁边的坡地上,巨大幽深的隧洞延伸进山体。洞口处,风机的嘶鸣声嗡嗡不息,不断向里面输送新鲜空气,一辆辆混凝土罐车、装载机有序进出。

这里是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大坡隧道出口,“我们24小时轮番作业,正以每天6米的速度掘进施工,全力抢工期、赶进度。”现场技术员刘佳男介绍。

16公里长的集疏运铁路线上,工人们与时间赛跑,同步展开桥梁、隧道、路基、站场施工会战,力争明年9月底前建成通车,在重庆第一个实现铁路延伸进港口一级平台。

“届时,新田港将与宜万、达万、兰渝铁路无缝衔接,成为西北、西南地区物资经长江外运的最便捷通道,可明显节省运输时间,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万州区物流办有关负责人称。

作为重庆四大枢纽港之一、三峡库区最大深水良港,新田港计划建设5000吨级泊位19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500万吨,分三期实施。去年12月3日,一期5个泊位全部建成投运。

凭着优良的水运和多式联运条件,新田港正成为川渝东出、甘陕南下通江达海的新口岸、新通道。运营5个月来,已接到玉米、小麦、豆粕等30万吨粮食转运订单。

“现在,成渝两地有6家单位以新田港为平台开展合作,共同打造这个三峡库区辐射范围最广的铁水、公水联运枢纽港,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航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彪说。

依托新田港及铁路集疏运中心,万州正规划发展新田临港产业园,吸引企业纷至沓来,聚集于此。

“除原有的神华万州港电公司外,去年下半年以来,又有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基地、德康年产50万吨饲料、三峡农业集团微生物饲料加工中心签约落户新田临港产业园。”万州区招商投资局有关负责人称。

站在园区放眼望去,挖掘机挥舞长臂,工程车往来穿梭,场平施工与厂房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23亿元的上述3个项目,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借助得天独厚的港口物流优势,万州临港经济动力澎湃,阔步向前。

2 口岸物流风生水起

5月18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各个角落,奋斗的号角又在万州大地吹响。

来到万州经开区高峰园鹿山大道,万州综合保税区坐落于此,作为渝东北首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今年初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后,整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鹿山大道的南侧,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和仓库整齐排开,现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位于道路北侧,二期项目中的办公及贸易服务区、查验区、保税加工区等功能区正在建设中,大型机械来回作业,车辆川流不息,施工现场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们计划租赁厂房1万平方米,搬迁3条棉纱生产线入驻综保区,现着手配套设备购建。”鲁意纺织有关负责人说,万州综保区获批,不仅可解决他们年需求3万吨原材料的配额问题,让企业原材料选择渠道更广,还能帮助企业开拓下游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纱线市场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到今年底,万州综保区封关运行,企业在综保区开展口岸作业业务,海关、商检等部门在综保区内查验货物后,可在任何口岸包括海港及空港转关出口,无须再开箱查验,真正实现家门口“出关”。

随着毡帽山上万州机场改扩建如火如荼地展开,万州拥抱世界的“空中大门”越开越大。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通过绑扎钢筋、制设模板,浇筑T2航站楼底板,建成后的T2国内航站楼高22.3米,总建筑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是现在航站楼的4倍。

继成为重庆第一个跻身全国“百万级”机场的支线机场之后,万州机场一路高歌猛进,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泰国、柬埔寨等国内国际航线30余条,2020年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百万人次。

这座百万级机场,不仅日渐成为渝东北的航空枢纽,更带动着万州经济腾飞。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志华 解书睿 汪佳/文 冉孟军 周志坚/图

重庆能源集团:转型发展跑出“加速度”

11月22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重庆能源集团等16家公司实质合并裁定书和实质合并重整”的公告,标志着重庆能源集团将进入正式司法重整及转型发展新阶段。

这之前,重庆能源集团聚焦主责主业,紧紧抓住制约集团发展的难点堵点,通过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瘦身健体、精减高效,跑出了转型发展“加速度”,为重整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能源集团办公大楼。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传统产业提质取得“好成绩”

2021年在关闭退出煤矿板块后,重庆能源集团坚持以发展的眼光促改革、以改革的思维谋发展,努力提质提效传统产业,形成以电解铝、机械制造、爆破材料、建材生产等为主的多元融合、多元支撑、协同发展的传统产业体系。

该集团旗下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位于渝黔交通枢纽的綦江。自2014年建成投产以来,该公司坚持内强管理、外拓市场、抢抓机遇,带头建成以旗能电铝公司为首、年产值超百亿的现代化铝产业园。公司人均年产值达600万元,获得“重庆市制造业龙头企业”“重庆市十大创新示范智能工厂”“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

座落于綦江区打通山的重庆松藻煤电有限公司前身为松藻矿务局,是重庆老牌煤炭生产基地。2017年转型走上机械加工、制造的专业化之路。经过4年的坚苦创业和砥砺创新,实现了从加工、制造到智造的转变,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到位,受到了用户的普遍好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2022年被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煤矿专用设备及配件定点生产单位,并通过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重庆顺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作为重庆民爆重点企业,是重庆能源集团重视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其生产作业线高度自动化,生产工艺水平全国一流,产品营销全国各地。今年9月,该公司型煤矿许用数码电子雷管获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填补了重庆市同类产品空白,产品供不应求。

重庆能源集团旗能电解铝生产区。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顺安公司铜梁生产基地。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南桐水泥公司生产装运现场。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快速发展的还有优质环保建材企业南桐特种水泥公司。“请刷IC卡,车辆准备出厂……”在厂区,一辆辆满载水泥的运输车在智能语音设备的提示下,快速称重,有序出厂,一派繁忙景象,智能化运用让企业充满了活力显现。2020年,该公司对水泥生产系统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后,设备运转率和运行质量大幅提高,降本增效明显,每年直接增收3500多万元。

重庆能源安稳电厂。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绿色健康产业发展“效果显”

绿色发展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庆能源集团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能源产业链,推进水、风、光及燃机发电、生物质、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开发,加大物流运输、医康养产业建设力度,着力绿色产业布局。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是化石能源理想化的能源替代。在重庆万州区与位于湖北省利川市交界处的七曜山脉的重庆能源集团蒲叶林风电场,一台台风机高耸云宵,随风起舞。截至目前,风电场一、二期风电项目累计发电近10亿千瓦时。今年面对高温天气,重庆能源集团加强风电场人、机、物管理,单月发电量连创历史新高,为缓解重庆电力紧张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庆能源集团江口电站。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能源集团蒲叶林风电场风机。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重庆能源集团所属亚洲最薄高拱坝盖下坝水电站大坝。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水力发电也是重庆能源集团重点培育的清洁能源项目。截至目前,集团建有巴山水电站、酉酬水电站、盖下坝水电站、毛滩河水电站等4家水电全资或控股企业,水电权益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是市电力体系的有力补充。

同时,重庆能源集团大力推进物流运输,加速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开通了西部陆海物流新通道,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荣昌综合物流园一期建成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二期建设工作,2021年物流园集装箱发出4948TEU,同比增加314%。已取得11个区县569万千瓦清洁能源资源开发权,拥有47平方公里的增量配电网供区,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重庆能源集团荣昌物流园。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此外,重庆能源集团还先后建成有4家二级综合医院及9家一级医院,两家精神卫生中心,3家健康体检中心,2家旅游酒店,形成了特色医疗、精神卫生、疗休养、康复养老、康养旅游、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饮品生产等于一体的医康养产业体系。旗下鹏程制药公司生产的药用钠石灰被纳入药品管理系列,是全国唯一取得国药准字号的钠石生产企业。

重庆能源集团永荣总医院。重庆能源集团供图

转型重点项目频传“好消息”

重庆能源集团在转型发展项目上铆足干劲,持续发力。2021年下半年来,多个重点项目捷报频传。

2021年9月18日,重庆能源集团建设的“重庆能投三亚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正式启动运营;11月12日,南桐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开工仪式举行;11月13日,该集团承建的重庆能投云杉智慧海领充电站开业试运营;11月23日,全国第一家独立运营的混合所有制地下储运库公司——重庆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该集团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自今年在建发大厦建成以来,目前已收到相关建设邀请70多家,与荣昌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手童医院等签订了建设协议,屋顶光伏建设发展进入新高潮。

今年5月16日,重庆能源集团重点转型的綦江商砼项目举行了隆重开工仪式。同一天,其旗下南桐环保科技公司10万吨/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也举行投产仪式,两项目的开工、投产,将进一步支撑企业转型,并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9月,重庆能源集团转型发展标志性项目——“疆电入渝”工程项目取得重要突破,由集团负责承建的哈密至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煤电项目,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县三塘湖矿区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输渝电量440亿千瓦时,将极大缓解重庆电力紧张现象。

党委助力推动发展“高质量”

为确保企业深化改革航正舵稳,重庆能源集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定期组织研究深化改革发展工作,从减负和赋能两个方面引领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一方面采取自救做好减负工作。把处置“僵尸”“空壳”“两非”“两资”等企业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减层、除僵、缩链”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通过司法重整、自主清算、破产清算、挂牌转让等方式,分类分批处置“僵尸”“空壳”企业和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及低效、无效资产企业80余户,通过减层除僵缩链增强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引战重整赋能工作。今年8月2日,重庆能源集团与华润集团下属企业华润电力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司法重整后重庆能源集团聚焦能源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11月4日,投资经营协议订立,华润电力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南国及重庆国调将共同投资80亿元,用于赋能重庆能源集团重整及未来投资和发展。11月15日,集团预重整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成功召开,集团等16家公司预重整实质合并重组协议顺利通过表决。11月22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重庆能源集团等16家公司实质合并—裁定书”“重庆能源集团等16家公司实质合并—公告”,集团正式进入重整。

截至目前,重庆能源集团党委已经组织召开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专题会议70余次,研究解决各类卡点难点堵点问题近百个,为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风好正扬帆,奋楫启新程。未来,重庆能源集团将坚定清洁能源供应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的“两商”定位,全力推动以“疆电入渝”为代表的一系列转型发展项目落地,加快培育四个千万级规模产业和五大业务板块,实现规模化增长。预计到“十四五”末,将新增投资约350亿元,形成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1000万吨以上煤炭供给能力、1000万吨以上砂石骨料产能、1000万方商混及装配式建筑;到“十五五”末,实现年营业收入400亿元以上、利润20亿元以上。(重庆能源集团供稿)

新重庆 跑起来|万州:以“绿”生“金”闯新路

来源:【人民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开局之年。当前,重庆各区县正以“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的劲头,在工业提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谱写新篇章,赛出新变化。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发布策划《新重庆 跑起来》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各区县实地调研,挖掘好案例,讲述好故事,通过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展现各区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风貌,让“跑起来”的步伐更加坚定沉稳。

每天早上,十余辆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车会行驶在重庆万州区的街头,将全城定点位置的餐厨垃圾,收运至位于长江北岸的重庆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

在这里,一桶桶餐厨垃圾经过复杂的工艺技术处理,会变成工业油脂、生物腐殖酸肥料和沼气。“进入厂区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该公司总经理薛翔天介绍,按照年处理餐厨废弃物6.2万吨计算,每年可生产工业油脂3800吨、生物腐殖酸肥料2万吨、沼气282万立方米,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处理。

餐厨垃圾加工成肥料正在装袋。人民网 刘政宁摄

这只是万州区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的一个缩影。万州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肩负着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重任。近年来,万州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方向,大力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在促进生产方式数字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闯出了一条“含绿量”与“含金量”并进的新路。

节能技术改造

让传统产业加快转型

4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万州经开区九龙园的重庆湘渝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湘渝盐化),只见一条马路的两旁,一边是安静的合成氨老厂区,另一边是繁忙的合成氨新厂区。

作为传统化工高耗能行业,湘渝盐化的主要产品为纯碱、氯化铵和盐。“由于老厂区的设备已使用十余年,工艺技术比较落后,不仅能耗高,各项排放指标也处于标准范围内的高位。”湘渝盐化总经理彭建强表示,此前也进行过多次优化提升,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全面实现节能减排,2019年,湘渝盐化投入15.4亿元实施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以新建厂区的方式对原合成氨生产装置全部进行升级改造。该项目占地16.1万平方米,已于今年1月18日建成投产。

视线远处为合成氨老厂区,近处为合成氨新厂区。人民网 刘政宁摄

“改造的核心是采用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取代传统的固定床气化技术。”彭建强说,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后,合成氨产能规模从20万吨/年提升到30万吨/年,扩大产能的同时还可节约标煤7123.56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4%,超过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同时,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260吨下降至9.05吨,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由300吨下降至22.09吨,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今年4月7日,合成氨老厂区停止运行,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当前,湘渝盐化还在开展热电系统优化节能环保改造、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等项目。技改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年节能标准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烟尘共计近10万吨,产能增加30万吨,产值增加5亿元。

“近五年来,万州已累计推动40余户工业企业实施锅炉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改造。”万州区经信委绿色发展科科长牟雨霖介绍,万州还以技术改造大力提升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2022年全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通过持续推进能效赶超、水效提升、清洁化生产行动计划,目前万州已成功创建2户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以及一批区级节水型工业企业和无废工厂。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万州全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00.33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居全市第一;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1.3%。

严把准入关口

让新项目节能又环保

除了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万州也严格执行产业禁投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守长江沿岸1公里红线,严把产业项目环境准入关,守牢库区生态环保门槛。

2020年,国内一大型化工企业有意愿在万州落户建厂。在前期接洽后,双方成立了工作专班,该项目的投资和产值均超过百亿。但最终因项目的能耗过大,该企业未能落户万州。

近年来,万州区着力培育壮大先进材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能源5个重点产业,打造铝及铝合金材料、绿色建材、铜及铜合金材料、粮油加工、特色食品、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船舶配套、照明电气、医药、盐气化工10条特色产业链条。

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龙万博)是一家去年在万州投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2020年1月,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博赛集团)与万州区人民政府签订360万吨特铝新材料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75亿元。

九龙万博管控中心。企业供图

九龙万博一次性建设4条年产90万吨低温溶出拜耳法生产线、配套5G智能化系统、供配电系统、原料储备堆场、给排水系统、余热及副产品综合回收利用系统、环保设施及消防安全设施、成品库及备品备件库、办公生活设施等。

“节能与环保贯穿全过程各环节。”九龙万博相关负责人称,氧化铝生产的节能和环保问题,一直是行业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对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悉,这个总投资75亿元的工业项目,仅环保投入就达到了5亿元。投产以来,该项目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以及综合能耗等指标均低于国家氧化铝一级能耗水平。得益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重庆市5G+创新示范智能工厂项目建设,企业当前产销两旺,去年产值80多亿元,今年有望超过120亿元。

4月13日,2023年万州区招商引资一季度“开门红”集中签约仪式。冉孟军摄

4月13日,万州区集中开工1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3亿元;集中签约35个重点项目,协议投资达232.9亿元。其中,博赛集团与万州新签约“氧化铝智能化升级和产能置换项目”和“焦电铬一体化项目”两个新项目,总额超过115亿元。通过延伸产业链,博赛集团将在万州打造“焦+电+铬铁+炼铁+不锈钢”全产业链,以此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和能源消耗节约最大化。

绿色智造赋能

让工业“含绿”又“含金”

为促进企业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帮助企业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2022年6月,由万州经开(集团)公司出资1亿元,组建了重庆三峡绿色智造赋能有限公司,负责万州绿色智造赋能中心(下称赋能中心)、科创中心、产业研究院三大板块的运营工作。

重庆三峡绿色智造赋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琼介绍,赋能中心是重庆市第一个专注绿色赋能的平台,作为打造科技创新、绿色智造的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为工业企业提供创建零碳工厂、零碳供应链、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化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更好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成长赋能,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与赋能中心毗邻的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下称施耐德电工),是首个与该平台合作的企业。“2019年起,我们通过对高能耗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并从产品设计层面进行优化,确保工厂废料可回收再利用,减少能源消耗。”施耐德电工总经理舒宗品表示,如今公司从产品的装配、测试到包装,已实现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2年,施耐德电工的单位产值能耗比2021年降低11%,在生产效益不断增加的同时,连续3年实现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舒宗品说,企业因此成为了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并先后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和重庆市级智能工厂,其经验还可运用于其他工厂,以提高万州区整体绿色制造能力。

赋能中心展示的工厂场景数字化。人民网 刘政宁摄

“赋能中心以绿色低碳智能化样板工厂为标杆,与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战略合作。”熊琼表示,截至目前,该中心联合施耐德电工等智能制造先进企业,已为区内江东机械、长安跨越、鲁意纺织等10余家企业提供绿色改造项目和先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同时,赋能中心还充分发挥平台在可再生能源建设单位与园区、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大力推进屋顶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屋顶光伏电站项目8个,首年发电量可达265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69.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42.1吨。

“按照计划,到2025年底,赋能中心将与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对万州所有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水平诊断评估’。”熊琼表示,今后,赋能中心将搭建碳排放与生产运营指标的管理、追踪、分析体系,促进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和碳排放的持续降低,逐步让全区实现“工厂能耗降低10%、生产效益增加10%”的赋能目标,让工业“含绿”又“含金”。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门窗品牌

隔热隔音门窗

高档铝合金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1074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万州工业新目标: 五年再造一个万州工业
下一篇: 万润·滨江天著举办工地开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