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对标省域副中心城市 江西“第二城”如何启迪宜宾“提质进位”2、“镇”兴宜宾①|在这座宜泸交界小镇,万物兴荣3、撑起四川世界级产业集群 宜宾凭什么?
对标省域副中心城市 江西“第二城”如何启迪宜宾“提质进位”
宜宾与赣州,一个位于西部四川省,一个位于中部江西省。虽然两地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也并无过多交集,但放在对标城市的维度,两地又有不少共同之处。
长江首城宜宾 陈忆 摄
区位上,赣州地处赣粤闽湘中心地带,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四川省南向开放枢纽门户。
历史上,两座城市均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建城史。赣州曾有过“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宋城繁华,而宜宾也有过“西南半壁古戎州”的辉煌。
赣州南康鲤山塔 摘自赣州文旅
从当下看,赣州已经成长为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2023年GDP达到4606亿元,是仅次于省会南昌的“第二城”。而宜宾,正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2023年GDP达到3806亿元,处于四川省第三位。
对比两座城市,我们会发现,二者在城市气质、发展内涵上呈现出诸多异曲同工的闪光点。作为城市经济总量高于宜宾、并率先在江西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赣州,有些什么“独门绝招”和“拿手好戏”?又会给对标先进的宜宾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智者因势而动 双城怎么顺势而为?
赣州历史悠久,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江西省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魅力城市之一,俗话说“世界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赣州”,赣州的影响力和地位不容小觑。
宜宾是中国酒都、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走进宜宾,满城的酒香、移步易景的名胜古迹、引人入胜的民俗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韵。
赣州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摘自赣州发布
打个比方,倘若切换到另一个时空轨迹,像这样的城市,如果继续“吃老本”,想必也不会发展得太差,并且就宜宾来说还有一个五粮液作为支撑。
但是,“躺平”不是作风,实干争先方才彰显担当,而“从无到有”的发展更是透露出两座城市与时俱进的智慧。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赣州,本身是农业大市、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城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笔者发现,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这座城市除了向传统稀土产业挖掘“存量”,更是抢抓区域战略、产业转移机遇,布局新兴产业,奋发扬蹄,创新求变。
赣州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摘自赣南日报
一方面,作为江西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以及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赣州市在省内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赣南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本身具有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外溢的实力。
赣州市抢抓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决策机遇,将“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作为重大战略,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要求,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响“干就赣好”品牌,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产业价值链分工导向下,赣州市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产业从无到有、加速发展。
“以铝代木”绿色健康家居 摘自赣南日报
新信息技术产业多点开花,位于经开区的赣州区块链技术产业园,位于南康区的中国赣州数字科技产业园,位于蓉江新区的赣州大数据产业园……各区县百花齐放,各打各的优势牌。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在荒地上崛起一座产业新城。医药健康产业由弱到强,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赛道齐头并进。
回顾近年发展,赣州市通过抢抓政策红利、区域战略、产业转移等多方面的机遇,以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提升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层次和能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产业聚集区。这座古城在振兴发展中成为江西加快构建“一主一副、两翼多点”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环。
长江首城宜宾,则是审时度势,把握产业风口机遇,争取到动力电池巨头企业“宁德时代”来宜建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与其异军突起的动力电池产业一道,拥抱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
落户宜宾的首个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的“双百亿”光伏太阳能企业——宜宾英发德耀 陈忆 摄
在成功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之后,宜宾主动出击,抢抓太阳能电池技术迭代窗口期,全力竞逐光伏产业新赛道,进一步提出全力打造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光伏产业与动力电池产业相似处颇多,高涨的市场需求也使得各路人马纷纷入局光伏,与亟需加快培育光伏产业的宜宾一拍即合。宜宾相继引入英发德耀、四川高景、和光同程等7个百亿级光伏投资项目。宜宾高新区全力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已成为宜宾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宜宾造”成为宜宾接轨国际的“红娘”。
宜宾汽车产业蓬勃崛起 陈忆 摄
宜宾“一蓝一绿”新赛道“枝繁叶茂”,对整个城市产生了“翻新”效应:工业园区里是运输车川流不息、机器轰鸣向前的热火朝天场景;另一边的城区江边、绿荫掩映的骑游道,人们喝茶聊天、跑步健身,悠闲惬意。智轨穿梭在产业兴旺的城市,街上的外国友人也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新能源、新技术、宜宾制造。这样的城市,没法让人不喜欢。
随着我国对内陆城镇发展的重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诸多如宜宾一样的内地城市拔节生长、日新月异。
宜宾、赣州,两座高水平、高品质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创新和加速度,既打造了引领发展的增长极,又稳打稳扎、链条式跟进,更深层次的在于审视自我,放眼全国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科学研判、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方能抢占先机。
勇者创新求进 赣州凭啥立潮头?
江西唯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什么是赣州?“龙头”为什么能昂起来?
大概说来,天时、地利、人和。赣州位于江西南部,是江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是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有能力也有必要承担起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此外,赣州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城市,稀土矿藏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赣州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摘自赣南日报
有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诸多“国之方略”的推进实施,省委、省政府系列重大支持举措的落地落实,为城市发展持续赋能、创造机遇。
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2022年,赣州GDP总量达4524亿元,居全国城市第62位、较2011年前移46位;2023年,赣州GDP4606.2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速连续13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赣州着力推进“智造”升级 摘自赣南日报
发展中的赣州,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印发《2023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明确7大方面29项任务,源源不断地将科技创新转换为赋能优势,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聚焦产业“卡链处”“断链点”,实施若干重大科技项,重点围绕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和定制化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端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催化材料、氟盐新材料等,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核心技术供给自主可控。
赣县区党员干部在调研中发现,本地稀土企业不同程度遇到技术短板,制约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为此,该区强化对企业的科研“问诊”,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章贡区将开展主题教育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着力破解制约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通过建设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江西省模式动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政府用才、院校上编、企业发薪”人才招引模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赣州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摘自赣南日报
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发挥赣州市数字经济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及机构作用,强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创建一批数字经济集聚区,着力补齐重点赛道发展短板,提升核心产业发展能级。推动培育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加快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推动“产业大脑”建设应用。推进成果试点示范提质增效,努力在5G、大数据、北斗应用等方面有新突破,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发展方面,持续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建设新能源、工业、建筑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与此同时,赣州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
绿色稀土永磁材料技改扩产项目 摘自赣南日报
赣州市还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关于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的工作方案》《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行规则》等制度性文件,成立了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通用人工智能(赣州)研究院,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目前,赣州科技综合实力稳居江西省前列,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增加,科技强省战略及创新能力建设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均居全省第二。
对标先进 宜宾“提质进位”底气何在?
去年以来,宜宾把“提质进位、多作贡献”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追求。日新月异的宜宾可谓是有“面子”,更有“底子”,正以国际化的视野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想栖息地、搭建成就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站在宜宾三江口合江门,眺望滚滚长江和对面沿江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亮丽建筑,很多游客都对宜宾的巨变赞不绝口。
再来到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观景平台上俯瞰,可以直观感受到号称“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超级工厂的恢宏气势,而几年前,这里还曾经是一片荒地。
在宜宾,我们看见的变化还不止于此。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产业、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这些人们一度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场景,改变了宜宾发展格局,改变世人认知观念。
宜宾大跨步追求绿色高质量发展 陈忆 摄
当前,宜宾锚定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目标,对于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宜宾有底气、有信心,有向前冲刺的干劲,也有厚积薄发的动力。
从综合实力来看,2023年宜宾大部分经济指标和关联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入选全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首次入榜“全国数字百强市”。
从产业生态来看,宜宾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123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构建起从原材料、组件到电芯、整车、废旧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落地光伏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超80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居全省第2位。
城市进入“内环时代” 王宇 摄
从城市能级来看,宜宾坚持“以城聚人、营城聚产”,推动宜宾高新区快速崛起,与中心城区、三江新区形成“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22公里的城市内环线建成通车,中心城区正式进入“环线时代”。全省首条新建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成宜高铁通车运营,宜宾进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宜宾至威信高速公路通车,宜宾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基于区位优势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宜宾高质量承办央视中秋晚会、全国演艺博览会、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首届宜宾长江马拉松等系列大型活动,城市持续高热“出圈”,连续3年入围全国地级城市传播百强榜,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依山而建,临水而生,长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绿色生态和高质量发展比翼齐飞。在宜宾,人们既可以感受到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美食烟火气,触碰这座城市的历史脉搏;也能看到这里的车水马龙、人潮人海、气象万千,无数的游客、人才、资本涌入宜宾,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进入新时代,副中心要有副中心的样子。
赣州市深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八大行动”。
经济发展数据诠释着赣州的崛起速度;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直观地展现着省域副中心城市应有的样子;为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赣州建强教育、科研创新、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养老“六个区域性中心”……
有体量、有支撑、颜值高、后劲足的新赣州,正自信而从容地绽放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风采,朝着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目标定位铿锵前行。
四川时代 王宇 摄
从宜宾的发展来看,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宜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新兴产业蓬勃崛起,在川南形成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宜宾坚持工业当先、创新赋能,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聚区,加快构建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其次,宜宾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市坚持投资驱动、消费拉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此外,宜宾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建设绿色转型集成改革试验区。通过机制创新打通内循环堵点,以更大的开放提升外循环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汇聚新动能。
宜宾扩大长江黄金水道的辐射范围 陈忆 摄
对标省域副中心赣州市,宜宾完全可以从赣州“融入大湾区、拥抱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的格局中汲取成功经验,放眼全国、布局四周,发挥“桥头堡”优势,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优化大企业地区总部聚集,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区域辐射带动力,以大开放拥抱新一轮大发展。
对于今天的宜宾来说,赣州既是学习的标杆,更是奋力追赶的目标,“提质进位”中的宜宾,能否拉近与赣州的距离,乃至实现对赣州的超越,让我们拭目以待。(长江宜观)
“镇”兴宜宾①|在这座宜泸交界小镇,万物兴荣
开栏的话
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县城,乡镇,是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宜宾常住人口460余万人,其中有60万人生活在场镇,他们需要更好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配套。
10月,宜宾吹响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冲锋号。这是解决宜宾“市强县弱”局面的重要抓手,也是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如何让乡镇的探索“走”出来、“亮”起来,让更多成果“结”出来、“传”开来?即日起,四川日报宜宾全媒体中心推出“镇”兴宜宾系列报道,以宜宾特色乡镇为观察样本,走进田间地头,对话基层干部,问计人民群众,探寻乡村振兴的基层门道。敬请关注。
俯瞰四面山镇和美乡村聚居点。 罗顺 摄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刘川 宜宾观察 曹洋 罗顺 陈治吏
宜宾江安县四面山镇,四面并没有山,而是四通八达的路网。这里,地处宜宾南溪、江安和泸州三地的半小时交通圈,物流通畅,产业发达。
10月的四面山镇,白酒厂和啤酒厂飘出阵阵酒香,建材基地门前车水马龙,乡村聚居点建设热火朝天。四面山镇正抢抓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战略机遇,聚力打造宜泸合作桥头堡。
产业兴盛:
小镇酒企发力下沉市场
“这是我们主推的桶装酒。”走进四面山镇新宇酒业展厅,副总经理刘志远拿起一桶塑料瓶装的“口粮酒”介绍,其透明的瓶身、简洁的包装令人眼前一亮。
俯瞰四面山镇酒企车间。 罗顺 摄
新宇酒业主攻基酒市场,但其推出的品牌酒酒品数量都一度达到137种,就连公司管理层都常常报不出单品价格。如今,公司销售的酒品不到10种,定位也更加清晰——降本增效,聚力掘金下沉市场。
新宇酒业等酒企将乡镇白酒市场的热门产品——桶装白酒作为打开下沉市场的突破口,去年,公司第一批桶装酒在乐山、自贡等地乡镇销售超500万元,今年就将超过1000万元,销售收入快速提升到公司总营收的一成以上。
创新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不二法宝。近年来,白酒市场上年轻群体的消费占比增加,他们对于酒品风格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白酒“大厂”一个产品卖天下的思路已经不能持续,在四面山镇,当地酒企与宜宾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在宜高校合作,建立起技术研发基地,研发产品香型,拓展客户群体。
俯瞰四面山镇酒企车间。 罗顺 摄
四面山镇酒企发展的经历,是宜宾乃至四川小镇酒企谋变求生的一个缩影。经历了省内“大厂”统一采购,到自行探索省外销售渠道,再到主营省外市场的不同阶段,小镇酒企不断创新产品和销售渠道,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一杯羹,全镇白酒总产值近3亿元,带动红粱采收、产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目前,四面山镇正在引导新宇、宜泉等白酒龙头企业优化白酒品类、提高工艺水平,向10亿元产值冲刺。
立足镇域,四面山镇正在争取引进白酒产业上游企业入驻镇内集体经济发展区,进一步加强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此外,依托农业、酒业发展基础,四面山镇谋划了“酒+农业”“酒+旅游”等新型消费场景,希望通过三产融合、延链强链,为区域龙头酒企升级、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物流兴起:
建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买建材,四面山。”这句口号多年来在宜宾、泸州等地流传。从江安县城到四面山镇的公路两旁,建材商家鳞次栉比,泸州、自贡、内江等地的客商们都在这里批发材料。
作为四面山建材龙头企业,曹建材商贸有限公司在当地深耕20余年,该公司总经理曹海祥介绍,得益于四面山镇毗邻宜泸,连接江安南溪的交通优势,公司以四面山镇为中心,在泸州、江安、南溪、长宁、自贡,在川南开出5家线下旗舰店,年销售额达3亿元。
四面山镇建材企业。 曹洋 摄
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四面山镇一方面大力招引建材企业,初步形成建材产业产销一体化基地,目前年产值达3亿元;另一方面拓展产品类型,从单一的瓷砖销售,拓展至断桥铝门窗、洁具卫浴、全屋定制等领域。
宜宾市九牛强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牛强建材”)就是近年来当地招引的建材企业之一。
“最先吸引我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紧挨着泸州。”公司负责人刘钦强介绍,公司主要经营路沿石和各类彩砖,对运输成本要求很高。而四面山镇处于宜泸两地的核心区域,货车多、不跑空,合作机遇多。刘钦强说,现在为他们拉货的都是返空车,运输成本可以节约三分之一。
让九牛强建材等企业愿意扎根四面山镇的,还有不断完善的建材产业链。“大到厂房用的钢架,小到运输砖石的托盘,都可以在四面山镇订购。”刘钦强介绍,从2022年5月开始建厂到11月厂房竣工,从建设到装修,没“走”出过四面山镇。“不仅节约了成本,售后还更有保障。”
面对近年来的行业“寒冬”,当地建材企业开始抱团,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抵御难关。
四面山镇建材企业仓库。 曹洋 摄
目前,四面山镇已落户包括科环建材有限公司、龙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宜宾市馨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建材企业10余家,正在洽谈包括卫浴生产、家具定制、灯具制造、门窗加工、窗帘制作等企业。
四面山镇党委副书记夏鹏介绍,下一步,四面山镇将聚焦产业链条延伸和资源附加值提升,强化项目支撑、完善政策保障、创新服务机制,打响知名度,推动当地建材行业向新发展。
人气兴旺:
医院学校文旅配套逐渐完善
10月20日,宜宾市江安县四面山镇团结村,乡道旁的坝头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数排三层高的砖混楼房已经完成主体施工,进入外立面装饰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首批居民将搬进新家。
四面山镇团结村和美乡村聚居点位于南溪、江安、泸州三地的半小时交通圈内,靠近往返江安和南溪县城的快速通道。为了满足聚居点未来居民的生活需求,四面山镇一方面补齐生活服务短板,规划建设了医院以及1600平米的宜邻中心,另一方面满足居民家门口的就业需求,筹备了集体经济发展区,布局了食品、制衣、纸业等工业企业。
俯瞰四面山镇和美乡村聚居点。 罗顺 摄
摊开一张四面山镇规划图,小镇北部蓝色的部分是场镇功能区,南部绿色的区块内是农旅融合区,夹在中间的,是乡村聚居点和集体经济发展区。“向北可以就医、读书,往南可以种田、旅游,家门口就是企业。”夏鹏介绍,以乡村聚居点为核心,各项生活配套向小镇四周延伸。
这样的规划解决了过去四面山镇发展镇域经济长期存在的两个“痛点”。
首先是农田破碎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难度大、增收渠道单一的问题。
四面山镇团结村村民谭逢友一家7口人,此前家中的两亩土地由于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基本处于“撂荒”状态。农田土地破碎,机械设备难以进场,土地流转成了难题,谭逢友一家只有他和老伴在村里居住,家人都搬去外地打工谋生。
去年以来,四面山镇以乡村聚居点建设为契机,整合零散土地,由国有企业集中流转土地,一方面发力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与泸州市江阳区共同建设川南红粱生产基地,支持本地酒企发展;另一方面,引入农文旅融合项目,在农田周边开辟茶饮、民宿等消费场景,吸引青年回镇上创业就业,提高小镇知名度。
其次是传统乡村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就医、上学难的问题。
总投资4500万元,四面山镇和美乡村聚居点一期14户住宅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前入住,二期64户住宅正在平场。三层的住房,一楼是商业或居民客厅,二楼、三楼是卧室。“以前住的自建房没有上下水,一家7口人生活不方便,现在距离学校和医院都很近,孩子读书自己看病都方便,现在没事就来看看新房的建设进度。”对于即将到手的新房,四面山镇团结村八组村民钟益华充满期待。
撑起四川世界级产业集群 宜宾凭什么?
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曾经宜宾、宜春、宜昌傻傻分不清楚,现在肯定不会了。”说起与各地企业家对话之变,一位宜宾产业部门负责人开玩笑道。
一个西部地级市,能被准确对上号,这种细节上的改变,离不开宜宾近年在新兴产业上的突飞猛进——
2019年9月,宜宾引进宁德时代30GWh动力电池项目,截至今年7月,该项目建设产能规模已扩大至235GWh,总投资达640亿元。
顶着“全球在建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头衔,宜宾“江湖地位”渐长,招商引资工作自然比过去容易不少,有企业直呼“宁王”研判过的地方不会错。
与此同时,找到新兴支柱产业的宜宾,在区域版图上的分量愈发凸显。
继宜宾三江新区成为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后,2021年,宜宾GDP达到3148.08亿元,成为全省第三个跨过3000亿元台阶的城市,也是四川在全国GDP百强城市中的第三位队员。
前不久,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包括宜宾在内,整个川南肩负着“高水平建设第二经济增长极”的重任。
宜宾三江口 图片来源: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增长极不会凭空生成。按照四川的说法,动力电池产业是重点支持的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十四五”期间将力争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建设宜宾“动力电池之都”。
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一头牵动区域发展,宜宾如何当好“核心引擎”?
新平台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在此形势下,很难想象,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等知名企业家会同时现身宜宾。
而现实是,他们不仅来了,还带来了犀利的观点,在长江边上“交锋”,引发全网关注:整车厂抱怨为电池企业打工,电池企业也称自己在盈利边缘挣扎。
“钱被谁赚走了?”看起来,这像是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留给场外观众的一道思考题。对于任何一个高速成长中的产业来说,总是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前进。
尤其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需要汇聚各方智慧,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取得突出,也要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痛点。
为此,的确需要一个大平台,把全行业的人聚到一起,好好谈谈——
上周四,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开幕,为期三天。除了前述自带流量的企业家,还有比亚迪、蔚来、华友钴业、大族激光等知名企业高管出席,或主题演讲或圆桌对话,分享了新鲜的一线资讯。有媒体统计,本次到宜宾参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合计超过3万亿元,其中不少是行业龙头。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大会不仅集聚力强、含“金”量大,“智力密度”也相当高,共有7位院士到场助阵,包括我国电动车辆工程科技主要开拓者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新能源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长期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等。
事实上,作为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本次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四川省政府和工信部共同举办。对照贵州“数博会”和重庆“智博会”,四川终于在新兴产业的赛道上迎来了一场重量级会议。
而之所以落脚宜宾,有分析认为,这算得上一种“官方认可”,对当地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肯定。
新项目
市场的认可,是真金白银的。在7月21日下午举行的大会主论坛上,宜宾一口气签约48个项目,“揽金”962亿元。
其中包括4家“三类500强”企业,9家上市公司企业,10家行业排名前十位企业;100亿元以上项目有3个,50亿~100亿元项目有5个。
从细分领域看,动力电池配套项目占到38个,总投资928亿元,涵盖正极材料项目、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铝)箔、结构件、电池回收利用等。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据介绍,本次签约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税收近100亿元。
当前,面对稳增长压力,超900亿项目投资对任何一座城市来说都具重要意义,释放出强烈的发展信号。
一位产业部门负责人透露,7月19日上午,距本次大会开幕不到48小时,还谈成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瞄准下一代技术提前布局,另一个则是基金招商项目。
这位本地干部感慨,如今宜宾能够“不缺项目”,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当初排除万难,坚定地招引宁德时代。巨头入驻,上下游接踵而至,宜宾不仅可以按照“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延链补链强链,更进入到“选资”的全新阶段。
新项目打开了新赛道的大门,对这座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宜宾的发展逻辑中,产业重点要加速从以煤炭、白酒为主的“一黑一白”转向以数字经济、绿色新能源产业为主的“一蓝一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320.4亿元,同比增长10.4倍。全年预计产销动力电池80GWh,全产业完成产值7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0%以上。动力电池产业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图片来源:宜宾市统计公报
“先难后易”,让宜宾尝到了甜头。一方面,带着对“为什么是宜宾”的好奇,外界开始更多地注意到这座川南城市,同时,当地营商环境也得到了升级优化,比如强调“兑现比承诺更重要”,“要用投行思维、企业家思维看待市场、看待技术”等。
值得一提的是,宜宾此前还曾向合肥等城市取经,决心告别传统的招商模式,开始大力推进基金招商——与IDG、中金等头部基金合作,既可丰富“储备项目库”,又能建立“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新机遇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近年来,得益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驱动电机功率密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扩张。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均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3.4%,累计推广接近1000万辆。今年1至5月,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1%,保持良好势头。
市场欣欣向荣,动力电池行业也愈发热闹。特斯拉、大众、蔚来等车企纷纷布局电池领域,比亚迪、长城、哪吒等忙着推出自己的新兴电池产品,颇有“百家争鸣”之势。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TWH,产值超过万亿元。
不过,随着欧美市场不断强化对碳排放的要求,“碳足迹”备受瞩目,低碳化迫在眉睫。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出席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时表示,当前正负极材料的能耗大、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较为严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解决路径,除了材料回收之外,还要使用绿电。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图片来源: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全球电池碳足迹法规将会实施,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绿电实现电池生产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他说,“因此,中国电池的产业趋势一定是向西部转移,尤其是向四川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则认为,“西移”并非要把企业“全部搬到”四川,但一定会有布局。他强调,三江流淌的宜宾,丰富的水电资源有助于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绿电生产”,在宜宾打造全球低碳化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过去的发展中,大家不太重视碳足迹,现在都开始重视了,这对我们建设绿色中国是非常有好处的。”吴锋说。
对地方而言,这是不容错过的机遇。
近年来,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已聚集有锂资源开发加工、电池关键材料生产、电芯制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户,形成了以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的格局。
接下来,如何让前沿趋势落地生根,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四川的功课,也是宜宾建成“动力电池之都”必须解答的问题。
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引擎,加快发展动力电池产业这条优质赛道,全力打造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宜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文/李西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1080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