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1只债券在短短两年多内接连违约,“多米诺骨牌”式的债务塌陷造成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
尤其是在刚兑打破后,企图借助“国企”光环脱离债务泥潭梦碎,中城建的命运更加堪忧。
16中城建MTN001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中城建公告称,“16中城建MTN001”应于3月1日支付当年利息。截至兑付日日终,未能按照约定将“16中城建MTN001”兑付利息的资金按时足额划至托管机构,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据悉,“16中城建MTN001”发行总额18亿元,期限为5年,本计息期债券利率3.97%,2018年应付利息7146万元,付息日3月1日。16中城建MTN001 2021年到期,下一付息日为2019年3月1日。
16中城建MTN001募集资金中的13亿元用于补充子公司中国城建开发公司的日常营运资金,5亿元拟全部用于偿还下属子公司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
对于违约原因,中城建公告称因控股股权纠纷,公司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导致资金链十分紧张。另外公司目前正面临多起债务诉讼,部分银行账户及资产已被查封或保全。
值得注意的是,中城建此前已多次违约,堪称违约大户。据Wind数据显示,中城建已先后发生超11起债券违约事件。12中城建MTN1、14中城建PPN003、14中城建PPN004、11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2、16中城建MTN001、14中城建PPN002均出现过未能按时支付利息的违约的情况,违约债券总额早超百亿级规模。
公司陷股权纠纷
中城建式“川剧变脸”
央企变民企:
17年4月份,中城建99%股权现由惠农投资基金持有,原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集团股权变为1%,由央企变身民营,并致其点心债暴跌。
民企再到国企:
17年8月,也就在违约事件发生前一日,中城建再次公告称北京中冶投资已完成对该公司51%股权的协议收购,中城建摇身一变,又恢复了其国企身份。
从头戴光环的央企变意气风发的名企,又强行带上牛逼哄哄的国企帽子,中城建身份变化就跟变戏法一样快。去年4个月内两次变更公司控股股东,频繁切换国企民企身份,且两轮重大资产重组并未对外公布,操作不透明。令企业融资环境和情绪更加恶劣,没有融资来“回血”,旧债滚新债,雪球不断变大,形成恶性循环。
董事会高管多次变更,内部管理混乱
在股权变更之前,中城建已于2015年3月、6月进行了董事会变更。后因中城建股权问题改动,中城建更是陷入了控制人循环变动中,内部管理极其混乱。
据中城建2016年2月公告,原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于炼辞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仍担任董事长),由杜美仪接任总经理,原监事会成员卫金木辞职、原董事会成员郭文辉、潘海波、于林均辞职。
2016年8月,中城建集团将51%的股权转让给北京中冶,实控人由此变更为徐瑞。
18年2月5日,中城建发布公告称,2016年8月1日,中城建将51%的股权转让给北京中冶,转让对价为1,583,560,302元人民币签署,中冶集团同中城建子公司中诚科技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 约定签署后的12个月内 (即 2017年 8月 1 日前 )支付三分之一转让对价,并在 24个月内付清剩余转让款。
但北京中冶至今仍未能向中城科技支付任何转让对价。目前中城科技已将北京中冶列为被告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城建认为自2016年8月由北京中冶控股至今, 中城建集团开始出现债务违约,并已多达七次,企业经营退步, 此期间的责任应由北京中冶承担。
深陷60起法律诉讼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城建涉及诉讼案件60起,案由涵盖公司债券交易纠纷、合同纠纷、股权转让纠纷、企业借贷纠纷、民事执行等,涉及多家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如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寿险、资产管理公司,光大银行、长盛基金、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吉祥人寿、华润深国投信托等,其涉案金额十分惊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城建吉林投资公司还于2017年7月被列入最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自16年第三季度报披露后,中城建发布2016年年报和17年财报延迟公布的公告,之后便再无下文。
中城建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亏损6.39亿元、4.39亿元、4亿元。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9元、17亿元、-13.7亿元。据中城建最新财务数据,截止2016年三季度,总资产688.07亿元,资产负债率70.43%,净利润2.14亿元。
企图借助“国企”救世梦碎,中城建未来命运几何
中城建在公告称,目前公司将继续与股东保持沟通,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增资、股东借款、股东担保等方式筹集偿债资金。同时,公司也在谋求按照法律程序主动出售部分资产用于偿还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城建已三番五次表示愿意主动“割肉”偿还债务,但小债在以往公告中却没有发现中城建“割肉”的一丝痕迹,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割肉”并未有实质行动。
另外,中城建还持续将希望寄托于股东身上,并期望出现一位“信用良好确有实力”的控制人来主持大局,全力配合主承销商尽快召开16中城建MTN001持有人会议,参与商讨后续违约救济措施,维护持有人利益。
将宝压在未来实控人这位“救世主”身上,短期来看希望渺茫,因为“救世主”和大股东更多考虑的是公司的价值,毕竟对担负百亿债务、内部千疮百孔的中城建进行重组和债务解决,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实际控制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城建迫切希望借助国企的光环带自己一把,没想到反而扑了个空。“新人不理旧账”的尴尬境地也是让中城建很没脾气。因而目前中城建殷切希望新“救世主”入股也就不难理解了。
11只债券在短短两年多内接连违约,“多米诺骨牌”式的债务塌陷,造成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
尤其是在刚兑打破后,企图借助“国企”光环脱离债务泥潭梦碎,中城建的命运更加堪忧。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1112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